背景图

四大视角揭露化工园区重大危机真相

发布时间:2020-03-12 15:42:52 浏览量:

我国化工园区危机事故管理的着眼点主要从应急资源储备、应急资源调度、恢复与重建三大视角,形成一个“事前-事中-事后”的循环救援体制。

然而,仅从事态纵向发展的演化过程着手避免化工园区重大危机损失是不全面的。造成我国化工园区重大危机的真正因素到底有哪些呢?我们从这4个视角进行分析:

1.宏观视角:园区布局规划不均衡

公共设施区位选择理论提出公共设施的合理布局与科学配置是实现服务效率最大化的重要基础和必要途径。

目前我国化工园区整体空间布局出现“东-西、南-北”分布不均匀状态,且与居民区、淡水源等脆弱性环境的安全距离严重不足,这使得重大危机事件一旦爆发,就会迅速波及周边。化工园区空间布局的失衡使得政府无法形成统一的应对体制,园区选址大多忽略了化工企业集中区域的高风险与应急能力不相匹配的问题,如东部沿海省市(包括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冀地区)大型化工园区总数占比全国70%以上,其危机事故发生率也超出西北地区及中部地区50%以上;

此外,各地区经济发展状况与化工园区危机管理能力不相匹配也成为事故蔓延的重要原因。

2.中观视角:跨区域应急联动不足

化工园区危机事故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且物质流与能量流传递较快,一旦发生,其发展趋势以及受灾程度是难以准确评估的。传统应急响应体系聚焦于某一特定行政区域内的危机治理,其实施对象局限于某一特定主体,如地方性风险识别与评估、园区内应急物资储备与配置、各省市应急队伍建设等。

然而,各种科学技术的应用及地方政策的落实都未能有效缓解化工园区危机事故所造成的严重后果。

原因有二:

一是化工园区危机事发突然,管理者无法事先对事态严峻程度进行准确预判,一旦应急资源调度困难,就需要各方支持,“独立作战”会大大削弱危机管理的效果。

二是随着区域一体化发展,区域间的融合度越来越高,任何一个地方发生突发公共事件,都很可能会波及周边区域。目前我国化工园区区域间协作情况并不多见,化工园区跨省市之间联动应急机制更是不足,这大大增加了应急工作的挑战性。

二是随着区域一体化发展,区域间的融合度越来越高,任何一个地方发生突发公共事件,都很可能会波及周边区域。目前我国化工园区区域间协作情况并不多见,化工园区跨省市之间联动应急机制更是不足,这大大增加了应急工作的挑战性。

3.微观视角:园区基础建设与经营规模不匹配

化工园区危机事故的频繁发生可能是因其特定的地理位置、地质构造或气候环境等“天灾”诱发的,也有可能是由于经济活动、生产活动和人际社会矛盾等“人祸”导致的,更有可能由于化工园区危险源高度集中的特殊性质与其基础建设不相匹配而致使灾难迅速蔓延,造成巨大财产损失、人员身心创伤及自然环境污染。

基础建设方面出现的问题包括园区内防火防电设施不健全、危险品仓储不合理及园区内交通路网出现障碍等。

此外,企业密度过高也是我国化工园区面临的一大难题,入驻企业数量过多,一定规模的化工园区将会出现“饱和”状态,公共应急资源将会被过度使用,这加大了危机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并使得危机应对无法得到合理保障。

3.微观视角:园区基础建设与经营规模不匹配

化工园区危机事故的频繁发生可能是因其特定的地理位置、地质构造或气候环境等“天灾”诱发的,也有可能是由于经济活动、生产活动和人际社会矛盾等“人祸”导致的,更有可能由于化工园区危险源高度集中的特殊性质与其基础建设不相匹配而致使灾难迅速蔓延,造成巨大财产损失、人员身心创伤及自然环境污染,。

基础建设方面出现的问题包括园区内防火防电设施不健全、危险品仓储不合理及园区内交通路网出现障碍等。

此外,企业密度过高也是我国化工园区面临的一大难题,入驻企业数量过多,一定规模的化工园区将会出现“饱和”状态,公共应急资源将会被过度使用,这加大了危机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并使得危机应对无法得到合理保障。

信息来源:兴园化工园区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