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图

化工园区如何完善安全管理?

发布时间:2020-03-12 15:38:47 浏览量:

化工园区是现代工业顺应资源集约化、经营国际化和效益最大化发展趋势的产物。

一方面,其有利于调整我国化工产业结构、提高产业集中度和增强产业竞争力,对资源优化、三废治理以及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作用。另一方面,化工园区内高度聚集着危险源。这些危险源种类繁多、规模巨大且储备密集,容易引发危机事故。

因此,对化工园区的安全管理显得尤为重要。那么,我们应该从那几个方面入手呢?

1.合理调整园区空间布局,形成均衡发展态势

化工园区空间布局规划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土地利用规划问题,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这要求政府部门应当构建全面、系统、符合整体布局的实践方案,统筹指导园区协调发展。

针对化工园区危机事故频频发生的沿海地区而言,应当开展定量风险评价,权衡园区发展与园区应急保障之间的关系,并找到平衡点,针对性、创新性和实效性地设计沿海区域化工园区布局,实现安全、均衡发展。

此外,在国家级布局规划基础之上,各区域化工园区的选址也应当考虑到应急救援交通是否便利、与居民区安全距离是否充足、废料污水何去何从等问题。

最后,应当增设相配套的应急平台与应急机构,实现宏观监测决策与调度指挥的可行性,从而将危险事故消除在萌芽之时。

2.建立区域应急救援联动机制,保证资源共享

区域间协作有利于应急救援工作的展开,政府应构建跨区域的应急联动机制,提高区域间的应急救援能力,这对重大危机事故的应对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坚持利益引导原则,进行区域风险普查与监控,有效激励各区域参与主体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区域协作意识及协作发展能力。

二是区域联动机制有效实行的关键在于区域纵向主体(省、市、县)和横向主体(省市之间)的融合,并以此为原则构建多方共赢与分级响应的协作网络,如在地缘基础上构建跨边界互相信任和互相尊重的区域应急协作关系,并形成参与主体之间分享物质、信息、知识与应急队伍等资源的应急救援联动机制,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一方有难,八方相助”。

三是跨区域应急协作的空间边界划分应根据地理位置、地方应急能力和园区危机现状结合分析的方法进行确定,而不仅仅依据行政区域的划分标准。

在强调大区域应急资源共享的同时,应当考虑其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因此,在保证宏观层面统一区域协作管理体系外,还应根据具体情况给予各协作区域一定自主权,做到“集权”与“授权”的结合。

3.科学指导园区建设与经营,预防安全事故发生

一是合理规划化工园区规模大小和入驻企业数量。在化工企业陆续进入园区进行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一方面,为充分利用园区资源,提高园区效益产出,园区管理者力图吸引更多的企业入驻;

另一方面,大量化工企业的存在,必然提高安全事故发生率。园区管理者应平衡二者之间的关系,科学制定园区的企业密度,并形成成文规定,以此对已建和筹建中的化工园区进行适当调整。

二是提高入园门槛,建立重大危险源普查、申报和登记制度。

三是在重大灾难事故情境下,为满足园区应急需求,除了提供必要的资金及物资支持外,还可以从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着手推进救援工作。

提高工作人员应急救援的专业水平,进一步扩大救援队伍规模,对救援人员的质量和数量严格把关,增强包括公安消防队、特种工程抢险队和医疗救援队在内的应急队伍处置能力,为园区救援提供人力支持。

4.全面完善应急预案体系,推动救援长效机制

一是加强应急监督管理力度,完善化工园区安全预案薄弱环节,推动应急预案公开化和透明化,及时制定、更新和修订安全预案,并针对各类事故风险,定时进行相关预习演练,从而提高应急救援现场管理能力,减少安全事故带来的损失。

二是注重实效,增加化工园区国家层面的危机管理战略框架,采用国家统一监管标准和地方特色监管标准相结合的方法对应急工作进行高效指挥。

三是加强舆论引导与应急宣教工作,通过制作并发放内容简洁、通俗易懂、好记好用且实操性强的文本手册,对化工园区内的企业及园区周边的居民进行应急培训工作,综合使用电视广播等传统信息渠道,突出建设互联网等新媒体宣传平台,对相关人员进行咨询和疏导,从而提高各方应急管理意识,增强各方自救他救能力,进一步降低危机事故带来的严重后果。

信息来源:兴园化工园区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