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图

化学工业须由原料型转向材料型

发布时间:2020-01-03 14:36:11 浏览量:

       中化新网讯 11月30日,以“聚焦新材料,竞雄大湾区”为主题的2019中国新材料产业创新发展论坛在浙江绍兴上虞举行。与会600多位业内人士达成共识:要在基础原材料做优做强基础上,聚焦5G新材料、新能源材料、高性能纤维、生物基及可降解材料等热点领域“卡脖子”材料品种,补齐短板,推动化学工业由原料型向材料型转变。

  “化工新材料已成为‘十三五’我国化学工业增长最快的领域。”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赵俊贵谈到,2018年我国化工新材料产量约为2210万吨,国内自给率提升到65%,但产值仅占国内化工总产值的5%,与10%的世界占比差距明显,化工新材料仍是我国化学工业的最大短板。

  “此前我们已筛查出130多种国内尚不能生产的‘卡脖子’的化工新材料品种,下一步会组织企业和专业协会对名单做进一步梳理,争取把名单做得更准确、更细致,同时按‘近期重点、长远目标和战略制高点’对名单进行分类,为‘十四五’国家重点支持项目和行业规划编制打好基础,并希望名单能作为金融机构的投资参考。”赵俊贵介绍了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针对化工新材料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石化联合会原会长李勇武提出建议:一是要发挥比较优势,把基础原材料做优做强,推动传统化工从原料型向材料型转变;二是加强市场导向,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三是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地方政府要给予切实支持;四是鼓励技术创新,对于国内首创并产业化的化工新材料推行首批次保险补偿和政府优先采购;五是要有序布局,防止新一轮产能过剩。

  “我们必须重视企业在新材料创新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中国科学院原副院长杨柏龄认为,一项技术成果研发出来后,在转移转化环节的主体就应该由科研单位变为企业。要放手让企业发展,包容创新失败,鼓励企业逐步建立研发机构,强化工程工艺开发力量。

  工信部赛迪研究院材料工业研究所所长肖劲松介绍了国家新材料“十四五”规划的思路。他表示,新材料产业目前仍处于培育发展期,未来一方面要重点攻破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高铁、新型显示等领域的“卡脖子”材料;另一方面要打好产业基础,做到“一代材料,一代产业”。在具体发展思路上,要继续推动实施效果突出的政策措施,比如新材料首批次保险补偿制度已支持182个新材料项目,保费补助1.83亿元;还要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包括完善新材料测试认证体系,推动国家新材料生产应用示范平台、新材料产业资源共享平台等建设。

  中科院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技能人才示范实训基地等新材料产学研合作平台同日成立。

  本次论坛由石化联合会携手中科控股、浙江省经信厅、绍兴市政府联合组织召开,石化联合会化工新材料专委会、中科院化工新材料技术创新与产业化联盟及上虞区政府承办。同期还举办了新材料创新发展成果展。


文章来源:兴园化工园区研究院